中医治疗肝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将肝脏的生理病理现象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按取类比象的方法作了广泛的联系,并进行了理论升华,认识到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从而认识至肝脏与人体的有机联系和与自然界的相关性。对于肝的生理认为肝在肋下,与胆相表里各有经脉络属,与全身相关联,尤其与血筋目关系密切还有欲散的特性。
对于肝病的治法载有三法:肝欲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有辛补之,酸泻之。
《难经》在治法提出了:损其肝者缓其中。东汉末年张仲景提出了: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肝虚的用药方法,提出了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 。
宋代的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制:泻青丸,大青膏,调肝散等治疗肝病的名方。
>>点击优惠咨询,与深圳五洲医院中医康复科科室专家在线交流<<
金代张元素对肝病的常用方药进行综合研究提出:肝苦急,急食苦以缓之--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川芎,补以细辛之辛,泻以白芍之酸;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如无它证,惟不足,钱氏地黄丸补之;实则芍药泻之,如无它证,钱氏泻青丸主之;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也,苦以补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元代失丹溪明确地指出主疏泄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失氏十分强调相火的作用,并认为相火主要寄于肝肾两脏,又分属心包络膀胱三焦胆诸腑。他说: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又说相火为元气之贼,前者是说正常的相火运行有生生不息之功,后者是说相火亢盛,合成邪火乃元气之贼,这一理论对于乙肝的治疗来说,有助于正确处理滋阴养肝法与助阳补肝的合用关系,以其达到调整免疫功能,促进病毒消失的目的。
明代李中梓乙癸同源说对后世肝病的治疗影响尤深。。
清代叶天士对肝风肝火郁证和木乘土等案的治疗,无论病机的分析,治法的确立和遣药方面都已十分细腻并颇有心得。木佩琴指出: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魏玉璜更制一贯煎统治肝阴不足诸病。费伯雄尤其擅长治疗肝病,其所制抑木和中汤,解郁合欢汤,养血胜风汤等皆着意于调气,和营,柔肝为后世所推崇。王旭高则从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立论,从肝气肝风肝火三方面提出了治肝三十法,对肝病的治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可以 在线咨询专家 或 在线预约专家!现在预约免挂号费,优先安排就诊。您还可以拨打24小时热线电话0755-26719191,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文章来源:深圳康复医院
中医治疗肝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将肝脏的生理病理现象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