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中医肝病专家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临床验证,在治疗慢性乙肝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诊治过程中,除参考肝功、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感染标识的检查)、B超及患者相关的症状体征外,用12个字概括之,即:重舌质,精辨证,调心态,善调养。
重舌质 中医对舌诊非常重视,对慢性乙肝患者观察舌质的变化更有临床价值。辨舌质可以反应脏腑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的盛衰。正常舌质淡红而滋润,舌质色泽由淡红到鲜红、红绛、紫暗,表示血热或热毒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久而成淤。对出现这些不同的舌质色泽变化的慢性乙肝患者相应做肝穿刺检查时可发现,舌质淡红、鲜红者,其肝脏病理变化多属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轻型,而舌质红绛。紫暗者则多属慢性乙肝的中型、重型或肝炎后肝硬化。观察舌质变化对判断慢性乙肝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遣方用药确有一定参考价值。
精辨证 笔者将慢性乙肝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和肝郁血淤型5种类型,分别予以清利湿热药(如茵陈、胆草、苦参、黄芩、白鲜皮等),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元胡、郁金,木香、香附等),疏肝健脾药(黄芪、太子参、白术、扁豆、茯苓等),滋补肝肾药(如沙参、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枸杞、熟地、龟板等),活血化淤药(如丹参、赤芍、红花、桃仁、马鞭草、水红花子等)随证加减,并在各种证型中配伍应用白花蛇舌草、虎杖、金银花、半枝莲、苦参、土茯苓、板蓝根、蒲公英、地丁等药,疗程一般为3~6个月。
调心态 慢性乙肝病情常出现反复,患者心情极度焦虑紧张,寝不安席,食少纳差,从而引起肝功能波 动甚至居高不下。因此在用药同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是很必要的,这正是中医古代的“祝由”疗法。
善调养 对慢性乙肝患者,我常赠与四句话:注意休息,戒烟戒酒,定期检查,遵嘱服药。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饮食习惯对病情恢复大有裨益。服药期间是否忌口,如不能吃葱、姜、蒜、韭菜、辣椒、冷饮、牛羊肉等,并无确切的科学依据,而戒烟戒酒则是必须强调的。
此外,尚有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用于治疗,多为肠道外给药。如猪苓多糖、苦参素等。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近几十年来,中医肝病专家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临床验证,在治疗慢性乙肝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