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属于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就是一种胃肠道神经官能症。这种疾病在症状上可表现为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往往可因情绪的波动而激发。
但这种疾病患者的肠粘膜实际上无任何炎症改变,肠易激综合症一般引起结肠运动功能障碍,常常由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痉挛导致左下腹阵发性绞痛,也有些患者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吸收障碍和并发小肠功能紊乱时则表现为腹泻甚或水样便。另外,有少数患者是因为结肠分泌增加而致分泌性腹泻,大便中含大量粘液,有时粪便很少甚至没有粪便,大便常规镜检正常,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粘膜正常。若结肠持续痉挛则推进性蠕动削弱,就会使大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便秘,大便呈羊屎样,因伴明显腹痛,故又称为“痛性便秘”。
这些腹痛腹泻的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心理和情绪上的不愉快,但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一般不会出现消瘦等情况。
肠易激综合症的常见症状 便秘:
较多见。粪便量少,排便困难,每周1-2次,偶有十余天一次者,因而常使用泻药。有时因肛门括约肌收缩,大便呈铅笔样细条状。
腹泻:
每日1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饭后暴发多次排便,其余时间可无腹泻,偶有1日腹泻二十余次者。腹泻不发生在夜间,不会因排便感而觉醒,所以不干扰睡眠,也不发生排便失禁,有些患者的粪便中带有大量的白色或透明的粘液,甚至全是粘液。在腹泻病程中,常可出现一个时期的排便正常或便秘,出现腹泻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互交替的现象。
腹痛:
腹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疼痛部位多见左下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性质主诉不一:绞痛、胀痛、剧痛、刺痛、紧缩性痛等皆可有之。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或灌肠之后缓解。某些具有高位而且过长的结肠脾曲患者,其疼痛主要位于右肋缘下腋前线附近,并放射至胸骨下、左上臂等部位。有些食物如浓烈的调味品、酒、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等,可诱发腹痛。
其他表现:
常伴随消化系统其他症状,如食后上腹部胀满、厌食、噫气、恶心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热、头痛等;以及一些精神症状,如
失眠、焦虑、忧郁等。
体征:
①疼痛的部位不良准确,病人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
②沿结肠部位可有广泛性压痛;盲肠可以触及,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可以触及粪块或条索样痉挛的肠管,并有压痛。
③腹部压痛与器质性病变不同,在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
④肛门指诊:括约肌张力增高,有痛感。
肠易激综合症如何预防 未病前的预防:
①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急、愤怒、
抑郁等因素时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②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同时避免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饮食定量,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已病后预防:
①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慢性病症状,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为此,医者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对并发器质病变的早期发现。
②本病精神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与家属互相配合,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了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本病一般无需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④少食多餐。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建立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肠易激综合症与慢性结肠炎的区别 二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粘液便。肠易激综合症上证虽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影响全身情况;而慢性结肠炎往往伴有不同程序的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结肠内窥镜检查,慢性结肠炎镜下可见结肠粘膜粗糙,接触易出血,有粘液血性分泌物附着,多发性糜烂、溃疡,或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息肉病。X线钡剂灌肠显示出有肠管变窄及缩短改变,粘膜粗乱、肠袋消失和假性息肉等改变。而肠易激综合症镜下粘膜**轻度水肿,但无出血糜烂及溃疡等改变。粘膜活检正常。X线钡剂灌肠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
肠易激综合症致病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尤以白领阶层居多,爱运动人群发病率很少。其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两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想便时,迟迟解不下,腹部肿胀疼痛、肠道痉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则表现为大便稀,一天排便三次以上,有时,自己控制不了。专家说,根据临床经验,肠易激综合症的致病因素很多,诸如:精神因素、生活工作压力大、高强度工作、不良生活习惯等。
另外,消化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神经障碍、个体免疫、肠道感染及家族史也可能致病。
此病的预防:便秘型的病人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早晨起床后要适量喝水,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即便排不出大便也要定时蹲便,以形成条件反射;另外经常做腹部按摩操、多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均可改良病情。
此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润滑肠道、改良肠道神经、稳定病人情绪。吃辣椒、生气均可引起病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