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人为社交恐惧症所苦,但就诊者寥寥无几。不及时治疗的后果是什么呢?许多患者因长期处于人际关系障碍及社交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并发了酒瘾、毒瘾或
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我们每天都要同人打交道,怎能将自己孤立起来呢?
青年在没有遇到危险或生命没有受到威肋的时候,一般是不会产生真正的恐惧感的,最多只是一些担心或紧张而已。害羞的人也只不过是有点羞涩、忸怩、退缩,最终还是在“千呼万唤”后出来了。但是有一种人在交往中却有强烈的恐惧感,交往简直是如临大敌,生怕被人生吞活剥了,这就是所谓的交往恐怖症。交往恐怖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主要是一种兼具不安和恐惧色彩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不自然的恐惧反应,是在没有构成危险或威胁的刺激存在时产生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反应。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有些人在特定的交往场合表现出轻微的紧张和不安,例如,害羞的人都羞于在大众场合露面,如果让其说话,更可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一些有“形象焦虑”的少男少女,对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也较为不安,他们希望自己以满意的形象投入交往,特别是希望在异性的心目中有一个“光辉”的形象,因此,这些少男少女在与异性交往时常是紧张得手足无措,面部绯红,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些紧张和不安虽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交往,但还不至于把他们隔离在交往世界之外,而严重的交往恐怖症却可以会使得一个人从此与他人、与社会隔离。
交往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害怕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等症状,它主要发生在抑郁型气质的人身上。他们一开始一般都有一些自卑或害羞心理,举手投足总是畏畏缩缩、顾虑重重,长期不与人交往使他们逐渐地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念头,即使偶尔参加几次交往,也会表现出更严重的不良情绪反应,甚至内心不由自主地恐慌起来,并伴随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身体抖动等生理反应,即典型的一副胆颤心惊的样子。如果这种人不注意改变自己的个性状况,不注意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积极投身于交往活动的过程,就可能由自卑、害羞转化为更为严重的交往恐怖症。有交往的挫折经历的青年也可能产生交往恐怖症。有些人在某一次重要场合的交往中受到一次较大的刺激,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情绪体验,随之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形成一种一提交往、一遇交往就感到恐怖的不正常心理状态,这就是交往恐怖症的最明显的症状。作为严重心理障碍的交往恐怖症不仅使得一个人害怕交往,觉得与人交往与上刑场毫无两样,而且交往恐怖症还会进一步向坏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些具有交往恐怖症的人还可能变得不敢到新的交往情境中,不敢见到主人,甚至于不敢跨出房门一步,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变成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克服交往恐怖症,摆脱无形的恐惧的纠缠,已经不仅仅是改良一个人交往状态的事,它还具有增进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意义。害怕交往主要是对交往有不正确的认识,没有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技巧,总有一种处于失败边缘的感觉,似科一参加交往就会以失败而告终。确实,在交往中遇到“急流险滩”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实践才是**的途径,那些在交往中对各种难题应付自如的交往成功者,无一不是经历过各种场合或与各种人打过交道的,是实践和经验才使得他们有很强的交往能力的。我们如果经常参加交往活动,处理过各种复杂问题,掌握了摆脱窘境的方法和技巧,再有“危险”或“威胁”我们也不会感到害怕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不利的交往情境,培养和锻炼交往时所需的应变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严重的交往恐怖症,我们还应当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严重的交往恐怖症已经影响到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了,而且已经不能以患交往恐怖症的人的自身的努力为**的克服力量,必须积极地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咨”为前提,以“治”为关键。例如,系统脱敏法即为一种用于消除焦虑的行为疗法,也可有效地用来治疗交往恐怖症,在心理医师的积极治疗下,交往恐怖症的症状可以逐渐消除,“患者”也可以“脱胎换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各种陌生的交往情境中。对于大多数患有交往恐怖症的人,主要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要进行认真的原因分析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并且要不厌其烦,耐心咨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交往恐怖症都会**消失的。我们要敢于交往,要有交往必须的信念。那种交往恐怖症是万万不可有的,也是不应当有的,如果有了交往恐怖症,就要想方设法克服它,即使有一点交往恐怖症的苗头,也要赶快消灭它。
任何一个发病的人,在经过对病史的调查分析后都会发现其真正的发病背景:家族、性格、教养环境和方式,童年创伤与经历,特别是青春发育期的性教育和由性而产生的压抑等。在社交恐怖症中,表现为恐男、恐女,还有“色目”恐怖的患者基本上均源于青春期的性压抑。
如果把我们国家的社交恐怖症与美国的社交恐怖症比较,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有关性的问题多,而他们主要是家庭和性格问题。另外在症状表现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国的社交恐怖症中的视线恐怖、异臭恐怖、做作恐怖(即见人挤眉弄眼,躯干僵直,强颜欢笑,扭捏不安等)较多,而美国人在公共厕所当众小便,面对推销员的强行推销、演示或演讲的恐怖多,显然这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是构成社交恐怖症的诱发因素,如初次进入大场面,初次相遇异性,在人前丢丑,意外的躯体暴露,骤然被推举上台以及意想不到的惊吓等。
国内外专家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患社交恐怖症的同时,患者常并发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它的同病率比其它心理疾病要多,比如最多并发的有抑郁症、疑病症、躯体变形感,以及人格障碍或不典型的分裂症等。
大多数社交恐怖症患者到门诊就医时,其病程多半已达数年乃至十数年之久,直到恐怖已严重干扰到生活时才想到治疗。而中年以上的患者较少,并不是说他们的社交恐怖症已愈,主要是他们在长期痛苦的情况下,已经从心理上适应并接受了它,比如一位老人,从十几岁就不敢当众小便,五十多年一直不上公众厕所,非去不可时也采取女式蹲法。一旦习以为常,那种恐怖感就如同虚设了,其它疾病也基本如此,说明长期对疾病的适应,也相当于一种持久的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