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出暑,意味着从这时候开始,暑气会慢慢消退。这是一个由热转凉的交替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养生,应滋阴养肺和祛暑化湿并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调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后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莲藕、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养阴可以考虑“少辛增酸”,也就是通过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所以可以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如山楂、葡萄等,少吃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若是有贴秋膘的想法,也需循序渐进。夏季里比较差的食欲虽然会在初秋好转,但这时候人的肠胃功能比较弱,吃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
同时,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应多喝水,喝粥,预防皮肤紧绷、起皮,嘴唇干裂等秋燥现象。百合有清心、润肺、宁神之功,对心悸、烦躁和失眠颇有好处。银耳性平味甘淡,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两者煮成养生粥,十分适合在处暑后食用。
二、起居调养
根据阳气收敛的特点,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此时天气由热转凉,可适当添衣,但不宜太过,做到所谓的“春捂秋冻”,“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这样对后续抵御冬天的严寒有好处。不过和夏天一样,不能过度暴露小腹、脚踝等部位,以防寒气侵入人体,引发不适。
三、情志调养
秋,在五脏中为肺,在五行中属“金”,金旺克木,肝属木,肝气容易郁结,情绪容易低落。所以处暑后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人在笑中可以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暑气消散,调养情志还可以多与自然亲近,外出郊游,以宣肺气。
四、运动调养
运动方面不宜过量,因为剧烈出汗会耗伤阴液,运动中要及时补充水分。早晚凉爽时可外出慢跑、做操、登山。平时做拉伸也能解解秋乏,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让人感到清醒、舒适。
处暑的“处”是“停止”的意思,但炎热并不会一下子就散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要谨防“秋老虎”,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养生措施,让身体舒适自然地入秋。
想得到更为详尽的养生指引,可预约五洲中医院老中医,用传统中医诊疗手段为你辨证体质,对症调理。
推荐套餐: